绿色和平空气清新碳中和与清洁空气的同行高端论坛

绿色和平,空气清新:碳中和与清洁空气的同行高端论坛在京召开

为了寻求空气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路径,持续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保护公众健康,助力实现美丽中国、健康中国。3月30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由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举办的“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高端论坛”在京召开。

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致辞中讲述了能源发展不同情景对环境质量改善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他指出,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沙漠、戈壁、荒漠等具有部署可再生能源建设空间优势,而且相关技术也有所发展;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要提高治理水平,把短期的逆周期和长期转型跨周期有机衔接起来。下一步还要引进市场机制、社会资金,推动产业减污降碳工艺技术迭代和推广。

生态环境部大気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以“能源基础设施建設與減污降碳”為題作主旨報告時,他強調了近年來藍天保衛戰成效。他強調相比2003-2012年煤炭消費增長129%、經濟發展伴隨污染加劇模式,2013-2022年是大氣治理黃金十年。用煤炭消耗近乎零增長約束推動了結構轉型,是支撐了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PM2.5浓度下降到20+。在京津冀區域層面,以加大區域燃氣管網、高壓電網熱力管網鐵路專用線等清潔能量基礎設施建設為手段,大幅度退出北京煤電地區燃煤鍋爐采暖小煤炉全面退出,以及鋼鐵焦化玻璃等耗煤行業布局優化柴油貨運公轉鐵或改用電動(氫能)重卡,使得京津冀周邊區域 空氣質量全面改善,並帶來顯著減污降碳效益。

中國工程院院士贺克斌院长围绕“数字赋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治理”作主旨报告时提到,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系统,而能源系统核心之核心是电力系统。大规模风光装机突破3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加速新能源体系建设。交通运输方面实现了以大気环境为衡量指标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减污降碳协同发力的主要路径涉及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储 碶 生态系统固存市场融合等五方面,并通过数据系统介绍未来数字赋能应用场景。

张远航教授从大氣自淨能力為主線分享對於氧化性變遷與痕量氣體演變、大氣氧化過程與主導關鍵機制的大批次研究結果,這些都表明減污降碱協同步需要關注多種汙染物間交互作用,並推進相關問題非線性應對策略。此外,他還提出未來需要更深入理解這些複雜系統如何有效工作,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研究幫助決策者做出更好的決策。

王自发研究员介绍了一种地球系統数值模拟装置,其突破了绿色节能国产芯片体系完整调优圈层耦合技术,可以很好地把二氧化硅历史变化未来整个模拟很好地表征出来。此外,还重点介绍了一种从全球区域到街区公里级空气质量模式的一体化预报溯源系统,其中融入了环境容载量核算功能,从而实现针对公里级环境数据实时融合快速解析分析功能。

雷宇所长就《中国 碴 中 和 与 清 洁 空 气 协 同 路 径(2022)》报告进行具体介绍,全方位回顾2021年的减少排放并控制温室gas(ghg) 排放治理体系及其实践进展。他表示,大気领域内实施最为显著的是两者的科学原理目标指标应对措施制度综合效果。这份报告详细阐述,“十三五”期间我国在构建协调治理体系、新兴产业交通结构转型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因人为活动造成的大规模CO₂排放增加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因为自然原因导致的大规模O₃形成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最大限度提升这些努力带来的正面影响,同时也要考虑潜在地产生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来确保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我们的目标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实施这些计划,我们可以不仅仅达到我们的环保目标,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将是一个双赢的情况。而如果我们失败,那么这可能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严重后果,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必须得到认真对待。

最后刘欣项目主任总结会议并强调过去十年的经验教训显示,即使是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下,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坚定的决心,不断创新,并且密切合作,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希望所有参与者们都能够继续携手前行,为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编辑:徐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