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林业探秘跟随传统种树人体验主题旅游中的碳汇奇遇

美国航天局最新的卫星数据揭示,自2000年至2017年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竟然源自中国,这一贡献率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近几年的连续不断的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活动,不断扩展了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绿色篇章”。林业碳汇不仅为生态、社会和经济带来了越来越显著的价值,而且助力了中国植树造林面积持续增加,为山区农民及购买碳汇企业带来了双重利益。从曾经依靠伐木获利的小型种植者们,现在变身为对森林进行爱护与养育的大户——“卖碳翁”。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燕窝塘山区的一片郁郁葱葱的云杉、冷杉等植物海洋,是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的一个亮点。这片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地方,不仅通过维持水土保持、滋养水资源调节周边微气候等方式发挥着自身生态效应;同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人民收入。

统计显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当地村民通过参与项目包括土地整理、种植苗木补充及围栏建设等劳动工作获得的收益已经超过2600万元,并且从培育苗木中获得额外收益达到了1300余万元,每位村民的人均增收达到2160元。

"在这场关于交易和减排的盛宴中,'卖家'通常是项目开发商或专业碳资产公司,而买家则包括那些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开展自愿减少排放行为的一些企业组织或个人。" 中关村新型智库专家、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金良向笔者详细解释道。“作为这些‘卖碳翁’他们主要有两条途径可以从这些项目中受益:对于独立开发并拥有自己的 碳汇项目,一方面,他们可以参与到栽培管理过程中,从事劳动获取收入;另一方面,如果是合作开发的话,他们既能享受到营造与保护森林所产生的人力成本,还能根据合作协议分享来自于这一区域生产出的具体产品,如可再生能源或者其他相关产品。”他进一步阐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