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湿地:候鸟的天堂,生态保护的胜利之城。这里是福建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占据了2100公顷广阔土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继站,每年吸引超过10万只候鸟在此寻觅食物、繁衍后代、栖息与越冬。
福建省观鸟会会长杨金向记者介绍说,闽江河口湿地拥有“三宝”——中华黑嘴端凤头燕鸥、勺嘴鹬和黑脸琵鹭,这些都是极危和濒危的鸟类。特别是中华黑嘴端凤头燕鸥,它曾经在人类视野中消失了63年,被认为已绝迹,但直到2000年,在马祖岛上再次被发现,如同古代神话中的凤凰,因此又被称为“神话之鸟”。
自从2004年,“神话之鸟”出现于闽江河口湿地之后,每年的4月至9月间,它们都会从马祖岛飞来,在这片沙洲上嬉戏求偶。据统计,现在全球仅存不足100只中华黑嘴端凤头燕鸥,而在这个自然保护区里,有时一天能观察到16只。
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杨文秀指出,原先的保护区面积只有几十公顷,但经过长乐市政府设立县级自然保护区(2003)、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的升级,最终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荣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的称号。
由于这些措施实施后,闽江河口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越冬的小天鹅数量从70多只增加到400-500只;黑脸琵鹭由最初的10多只增加到近百只。此外,由于湿地对水质净化作用强劲,可以有效阻止海水倒灌,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饮用水源保障。
随着秋季深入,一群群候鸟开始南下的旅程,而另一些则从北方飞抵此处。在这个季节,《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即将提交审议,以确保这些珍贵生态宝库不受侵蚀和过度开发威胁,从而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