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江门市充分发挥河长制制度优势,在河湖跨县界全面设置河长制水质监测预警断面,每月对水质进行通报排名,创新建立水质考核问责奖惩机制,不断压实各级河长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倒逼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尽责,推动全市水环境持续向上向好。2020年,江门市12条黑臭水体100%完成整治,达到“长制久清”标准;9个地表 水国考、省考断面 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 水源 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 水环境质量创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最好水平。
一、部门联动,加强跨界监测预警全覆盖
为了确保每一处流域都能享受到干净的生活,我们从2018年开始,由江门市河长办和生态环境局紧密合作,将所有跨县界的重要监测点设立,并将其分为150个关键区域,每月都会收集数据并公布排名。我们还鼓励每个区政府跟进此举,他们也分别设立了854个监测点,这样就实现了对整个地区的全面覆盖。
二、破解难题,用科学方法厘清责任
在处理跨界流域的问题时,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比如如何评估上下游和左右岸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周围地区造成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办法,它考虑到每一个流域独特的情况,从而更公平地划分责任。此外,我们还根据左右岸的地理位置和污染程度来调整评价标准,以确保每个人都有清晰的目标去努力。
三、碰硬较真,用问责激励改进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严格但公正的手段来促使大家采取行动。在加强监测与排名之余,我们还实施了一套详细的问责措施,这包括给出预警提示、批评报告,以及必要时进行谈话或甚至取消资格。这些措施不仅让人们意识到问题所在,还能有效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心情。例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已经发出超过109份预警信函,对19位负责人提出批评,并且与5位官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四、新思路,用综合指标考量改善趋势
我们认识到改善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因此除了关注是否达标以外,还特别关注相比之前是否有明显进步。因此,我们把这个指数作为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在通报结果时特别突出那些显示出改善趋势的地方。这不仅帮助大家看到成果,也让他们明白只有持续努力才能真正见效。
五、奖惩并举,用激励机制提升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只有奖励才能够真正激发人们参与其中,所以我们建立了一套既包含奖赏又包含惩罚的系统。在成功提升了部分区域后,我们会给予表彰,而对于年度表现优秀者,还会提供额外补贴。此外,对于那些一直致力于环保工作的人们,也会给予一定金额作为奖金以鼓励他们继续前行。这不仅提高了大家的情绪,也增加了大家对保护自然资源工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