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发环境与启迪环境的并购之旅:一场“蛇吞象”的巨轮推进
历时一年半,城发环境和启迪环境的重组计划经历了波折,但在4月29日,又一次披露了最新进展。城发环境公告称,他们将在配合监管机构调查及内部整改的同时,继续推进这次交易相关工作。这一决定是在3月底,城发第六届董事会第四十七次会议和监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对公司向启迪提供的财务资助进行展期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后作出的。
5月7日,城发环境又发布公告,以68,097.67万元的价格,将所持对启迪债权全部转让给城发投资,同时转让债权项下的担保权。据估算,这是他们向“启迪系”提供财务资助约9亿多元。
社评指出,这次重组开场惊艳,再现了一次“蛇吞象”式并购;过程艰难,加上启迪被立案调查,使得本次并购迟迟未能落定。业界认为,虽然城发表现出了诚意,但并购前路颇坎坷。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发仍坚持并购启迪,有着怎样的盘算呢?或许,与其剑指“黄河”不无关系。
南北割据?流域治理背后的水务市场战略
流域治理,不仅成为了水务市场增长点,也成为了一个香饽饽吸引各方注意力的领域。“水十条”的出台宣告单一水厂建设模式不再适用,而偏重末端处理传统水务市场开始培养全局思维,不再只注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走上了流域治理的大舞台。
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推进中,一体化、一盘棋、统筹性的重要程度浮出水面,这不仅考验整个产业链,更是协同治理体制构建和完善的挑战。在以流域为单位的生态修复中,河长制从开创到全国普遍应用,对破解了“九龙治水”的难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形成流域治理共同体,可以在跨县跨镇甚至跨市省水平寻求更强大的保护路径。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则补上了上下游协同治生的重要拼图,加固了横向推进四梁八柱。最为复杂的是长江、黄河两大高地,其经济区覆盖19个省市自治区,是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区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的一部分,以及生态长廊定位也为两岸带来了不同气候变化影响。
如今,从阳新县到鄱阳县,一系列PPP项目纷至沓来,如24亿阳新县长江大保护综合整合项目19亿宣城市污染综合整合项目21亿鄱阳县河湖岸线修复PPP项目等,大动作不断。一批智慧平台上线,大量污染清退,小微企业纷纷入市,为此,我们必须思考这个变局意味着什么?
多方对弈:未来如何盘活这个行业?
或许,这种变局正是我国从单一而深入全面提升环保能力转型期开始征兆。在环保领域相对成熟且产业链较完整的情况下,我国面临新的变革,比如降低新增污处理产能目标、低碳化转型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想必,即将进入我们眼中的汹涌暗流身为主体企业已然明确:多方竞争频繁激烈。例如珠海凤凰排洪渠范围综合整治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21家联合体入围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村生活污染解决设施建设PPP12家联合体入围......无论是国企央企还是民企,都不得不融入这一节奏中讨论如何做好资源化和低碳化策略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时代风潮:
其一,要加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让每一步都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循环利用,比如再生能源作为末端管理核心考虑《关于促进污水资源利用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去执行星火燎原之势;而催化剂就是创建首个关于城市"零直排"区域标准浙江省办法——_DB33/T2450-2022—实施更添火力;
其二,要积极参与低碳绿色发展趋势,无缝隙地优先选择清洁能源使用减少能耗,并且数据智能升级成为现代工业标配,在智慧基础设施快速崛起背景下需求愈加紧迫。
发展永远是一种主题,只有朝着正确方向努力才能找到稳定的幸福。不畏惧千亿元赛道里找不到稳定的幸福,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掌握正确策略,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