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夏夜里,跳舞声、打麻将声、卡拉OK声和叫卖声交织成一张热闹的音频图谱。这些消夏活动虽然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但也带来了不少噪音问题。记者拿着分贝仪深入探访,发现这些生活噪音扰民的问题,并非简单易解决,而是陷入了监测难、取证难、执法难的复杂困境。
首先,在公园中,一些健身活动和音乐会往往持续到晚上十点,这让居民们很难得到安静的休息。记者来到北小河公园时,就被传来的歌曲声惊吓到了72分贝,不远处还有一排舞蹈队员,他们的声音达到了85.6分贝,比汽车行驶声音还要高。这让居民们感到心烦意乱,对于上班族来说,更像是睡眠杀手。
除了公园,还有街头的大排档和麻将摊,也成为噪音源头。大排档里的羊肉串香气四溢,大量食客边吃边聊大声,这使得周围居民不得不忍受凌晨两三点甚至更晚的喧嚣。而在一些小区楼下,每天都能听到麻将的声音,让邻居们无法享受清静。
物业部门表示,只能尽力调解,没有明确规定禁止这种行为,所以很难依法执法。尽管如此,大排档扰民的问题依然存在,因为违法成本低而收益高,它成了城市顽疾。
据统计,长期生活在80分贝以上环境中可能导致耳聋率达50%,对儿童的心脑功能发育也有不同程度影响。此外,法律专家指出,生活噪音侵犯了居民相邻权,但维权极为困难,因为证明侵权行为相对容易,但是伤害后果则难以认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建议普及噪音知识,让社会整体提高文明素质,同时严格执法,以防止未来的类似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