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政府正用“钱袋子”引领企业迈向节能降耗的新征程。据统计,我国已成为工业大国,但快速的大规模工业化推进也带来了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46.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其中,工业能耗占比接近70%,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上限,为此,为了加快推进与绿色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发挥银行合作优势,大力支持工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实现绿色发展。
以工信部发布的重点用能行业2017年度能效领跑企业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合成氨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的平均水平要比领跑企业高20%、原油加工高23%、水泥高17%……部分能效落后企业的单位产品能 耗比领跑企业要高40%,个别企业甚至超过100%,以速度和规模为主导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因此,在钢铁等行业实施、绿色制造体系都是其要求发挥绿色金融手段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支撑作用的重点领域。
江苏省某钢铁企业的一位表示,该集团投资约5亿元,率先实施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工程,还累计投入超过120亿元,实施了110项重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程。而且,这些努力得到了政府提供的手助力量,即通过绿色的金融支持缓解资金压力,对促进产业升级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主体,无论是哪个行业或地区,只有在保障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才能持续健康地运营。因此,在各大实体层面落实节 能减排、降耗增效以及转型升级等工作,对于我国推动形成更加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现在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的未来,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