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发布,引发了对细节的关注,如:建立完善垃圾回收(打捞)转运体系,不应盲目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到2025年,进水BOD浓度高于100mg/L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将达90%以上;加强“农家乐”、种植采摘园等区域内生活及农产品产生污水及垃圾治理;将黑臭水体整治不力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现场调查范围;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并推广以进水BOD浓度、削减量和排放量支付服务费用等。
本文就此探讨。首先,了解BOD(生物化学需氧量),它反映了有机物含量,是重要的water quality参数。次要监测值应低于1mg/L,而现行标准为15-70mg/L。
其次,对于过低的进口BOD数值,我们需要注意清洗与废物分离。此前提出了管网改造计划以及工业废料和疏干排放清退措施,以及溯源执法工作。此外,《城镇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别工厂允许出的最大浓度。
最后,从BOD角度分析雨滂分流与管网扩张的问题。专家认为导致过低进口BOD主要是非生活废物输入稀释,以及管道流速过慢造成沉积。这使得关注点在于城市排泄管网中混杂或接触雨滂系统以及老化问题。
雨滂分离改造是众所周知且涉及广泛的问题。而在防洪防涝建设中被多次提及。当前中国城镇配套网络存在盲区且老化情况严峻。此外,“重工轻网”的现象普遍存在,这要求我们改变观念并解决价格机制问题。在“十四五”期间,市场空间巨大,如长江大保护项目预计新建8万公里,其中1400亿投资可见一斑。
业内估算每公里投资约170万元,以消除直排口空白区,将超过2万亿市场规模。这意味着相关企业可以更多关注这些机会。此外,“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也提出到期末目标达到100mg/L以上,即部分城市可能会更积极地进行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