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2年)》近日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非道路移动源排放了42.9万吨碳氢化合物、478.9万吨氮氧化物和23.4万吨颗粒物,这些排放占据了移动源总量的17.63%、45.14%和77.23%。这表明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治理已成为打好蓝天保卫战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执法调查,我们发现老旧非道路机械特别是国Ⅰ及以下排放标准的尾气超标问题尤为突出,有的企业超标率甚至达20%以上。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一些使用者为了节省成本,从不正规渠道购买廉价柴油影响了排放情况;另一些则是由于维护不足,使燃烧室积炭,导致系统腐蚀和磨损降低尾气处理效率;还有的是因为对老旧净化装置维修迟缓导致超标排放。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坚持淘汰更新,同时结合信息技术与治理手段,以压减污染贡献率。要实现部门协同监管,可以利用“电子编码+无源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将机器信息真实录入大数据共享平台,让各行业主管审核并发放编码。一方面,可通过无源射频识别精准判别高排放机动车进入禁区,并向相关方报告预警;另一方面,要要求企业定期自查并上传结果至平台以防止违法风险,如未按期提交将自动发送提醒消息。
探索精确治理方式,还需监督使用合格柴油,并鼓励正规加油站提供便利服务。此外,对部分无法稳定达标的老旧机械应加装升级设备提升性能寿命。而且,《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HJ1014—2020)已实施,每地应严格执行第四阶段标准检查落实偏差情况。此外,加快淘汰政策推进新能源化,如税收优惠补贴等倡导购置低碳燃料或电池储能型机动车。此外,依法打击超标行为倒逼企业更新维护促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