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温暖回响中,海南博鳌东屿岛正悄然变身为“零碳示范区”,成为绿色转型的生动见证。岛内所有场馆已经实现了全面的“100%绿电”供给,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12吨,这一壮举背后,是科技创新赋能的力量。
随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乃至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型加速迈进,我们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在推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论是能源领域持续发展所需的先进技术,或是高效环境检测手段,科技创新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科技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而能源结构转型也因此被迅速推进。
白鹤滩水电站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便是这样一个典范。当初,它采用创新的“长短叶片结构转轮”设计,不仅解决了空化性能与转轮强度兼顾难题,也开启了一条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水力资源之路。
然而,在新能源领域,即使太阳能和风能成为了主导,但波动性大、出力不稳等问题依旧存在。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借助科技来寻找解决方案。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正在进行中,传统行业如钢铁、石油、化工仍占据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我们仍然面临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变得迫切。首先,要通过政策引领支持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工作,以及鼓励各类企业参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实践。而对于当前我国重大能源科技创新产学研之间存在的问题,如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落地难、中小企业参与度不足等,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学制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其次,要加大对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突破。在这过程中,加强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为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提供必要条件。
最后,要重点培养并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以此来支撑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争取更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分配机会。在这个信息爆炸且不断变化的地球上,只有掌握最尖端的人才才能帮助我们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并确保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享受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