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海水稻并不是指种植在海中的水稻,而是一种耐盐碱性高的水稻品种。目前,全国家庭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插秧行动,以推广这种特殊作物。这项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
山东省潍坊市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里,一些曾经被视为无用之地的盐碱地,如今因种植了“海水稅”而变得繁荣起来。农民程汝民表示,他们以前只能收获几十斤粮食,但现在,每亩土地能产出1200-1300斤。
随着对粮食安全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策略的重视,这些地区开始加大投入,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据统计,从2012年至2022年,“海水稃”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成为产业化推广阶段。截至2021年底,全国家庭已经推广了60万亩“海水稃”,覆盖了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和浙江等多个省份。
南泥湾千亩水稃生产基地是另一则成功案例。在那里,由南泥湾集团农业公司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的一处基地,不仅解决了育秧难题,而且预计今年将有一个很好的产量。负责人徐炳钦表示:“现在就是最佳插秧时机,我们这次培育出的苗类非常强壮。”
除了这些地方,还有其他地区也在努力改善土壤条件并引进适合的地方品种,比如江苏连云港,那里的沿岸滩涂通过选育耐盐碱新品种来进行试验播種。
袁隆平院士领导的一个团队自2012年起就致力于研究耐盾性高的“海水 稲”。他们最终成功筛选出了表现较好的材料,并实现了一亩产620.95公斤,这对于改善盐碱地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他们还建立了8个试验基地,在全国五个主要类型的地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海 水 稲”的潜力巨大。
专家估计,我国近1.5亿亩土地具有开发利用潜力,这对于解决口粮问题具有战略意义。而全球范围内,约有9.5438亿公顷属于盐渍土区域,其中我国占世界总面积十分之一左右。这表明未来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将会极大的增加耕作面积,为国家提供更多可供消费的人口食品供应保障措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此举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政策支持及公共意识提升,以确保其长期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