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仓的稻麦机械化生产基地,秸秆包膜机正在高效工作。联合收割机刚刚完成收割,搂草机和打捆机紧随其后。很快,秸秆被捆成圆滚滚的包裹,最终得到有效利用。这一场景展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方法。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农作物、畜禽粪污和蔬菜废弃物,这些有机废弃物如果不合理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何保护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与机会。
11月15日,在江苏省太仓市举办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暨稻麦周年绿色丰产技术观摩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们通过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共同探索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但相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联盟秘书长董红敏介绍称,他们已经研究出10项关键技术和产品,并实施了重大任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在东林村,一套现代化农机装备使得农作物秸秆收集能力大幅提升。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生物质转化利用装备创新团队研发了一系列自走式或联合作业设备,如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散草捡拾集箱离田式装备等。
此外,对于棉花秸秆也进行了专门研发,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此类设备实现了方草捐自动有序码放,不停机卸圆捐连续作业,以及低密度拾取等功能。
为了构建农牧生态循环产业链,东林村以稻麦生产为主导产业,同时开发了一系列关联产业,如饲料养殖、有机肥培肥地力等,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使得整个产业链更加高效且环境友好。
这种循环模式可以用“一根草、一片田、一头羊、一袋肥”来概括,即从传统的焚烧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处理,为动物饲料提供源头,对土地也有益处,并最终返回到种植中使用,有助于减少排放并提高资源再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