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转变为肥沃土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种植活动正在进行中。据预计,今年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过100万亩。多个省份,如山东、陕西、新疆和浙江,在5月下旬开始了这一年份的海水稻插秧工作。
在山东省潍坊市,一位农民程汝民表示:“过去,我们这里的盐碱地几乎无人问津,但现在种上了耐盐性高的水稻后,产量每亩能达到1230斤。”
国家耐盐性高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刘佳音解释说:“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和盐碱地综合利用问题的重视,以及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对于此类项目投入加大的支持,这些原因共同推动了这两年来盐碱地利用面积迅速扩张。”
自2012年至2022年间,从实验阶段发展到产业化水平,全世界已经有60万亩海水稻被广泛种植,其中包括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及浙江等十几个省份。这一成果得益于袁隆平院士领导的小组,他们开发出了适应不同类型典型盐碱地区的四大品系。
南泥湾千亩水稻生产基地是北大荒集团与南泥湾集团合作建立的一处试验基地。在那里,经过三年时间解决育秧关键技术难题,现在正进入繁忙期,以机器轰鸣声迎接新季节。
徐炳钦,是该基地负责人,他表示:“现在正是最佳插秧时刻,这次我们培育出的秧苗非常壮实,都能够正常返青,我们预计今年产量会很好。”
南泥湾地区属于轻度盐碱土壤,其“海水稻”品种从黑龙江引进并进行改良试验。去年的产量达到了500公斤/亩。而当年的记录还记载着“陕北好江南”的美景,让人们感受到了农业科技带来的变化。
连云港市沿海滩涂也有不少适合耐盐性高作物的地方。近几年,该地区通过选育多个耐盾生作物品种,并在沿岸滩涂上推广应用。这段时间里,一名记者在连云港市农科院东辛试验基地看到,那里的新品种——如“塘田育3号”、“塘田育4号”,已完成了新的尝鲜过程。
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介绍说:“这两个品系质量都很优良,可以达到优质米标准,同时也能提供较好的产量,它们非常适合我们这种条件下的使用。”
目前,该区域有9个耐渊生新品系正在进行国家级别或省级别测试工作中。
关于所谓的“海水稅”,它并不是指直接栽培在湖泊或河流中的植物,而是在特殊环境下栽培出来的一批具有极强抗性的作物。这些作物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存,无论是干燥还是潮湿,不论是酸还是甜都不怕,只要给予它们足够阳光,它们就能健康茁壮成长。
2017年9月,在青岛,由袁隆平院士领导的一个团队成功筛选出了一批表现突出的耐渊生的材料,并且在极端低温灌溉条件下实现了测产,最终发现其中一个样本拥有惊人的单产数额达到了620.95公斤,这标志着他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此外,他们还建立了8个专门用于尝鲜这个产品的地面测试站点,每一次尝鲜都展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比如曾经创造过860公斤/亩单产记录,使得这个项目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一个亮点项目之一。
我国共有约1.5亿亩可开发利用的地理位置,这些土地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中部以及沿岸区域。这部分土地被称为重要后备资源,因为除了改善现有的耕作措施和栽培方式之外,还需要提高现有的作物抵抗力以便更有效率地使用这些资源。一旦能够充分发挥潜力,对解决口粮问题来说意义重大而战略性强。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93百万平方公里(即约九千三百万公顷)的陆域属于可用但尚未开发或退化用的荒漠土地,我国占据全世界总数十分之一以上的地位,因此其潜力的提升对国际食品安全构成了积极影响力。
最后由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刘春明教授阖言道:玉米、小麦、大豆还有其他许多非传统小麦类植物,如玉米、小豆等,也有人关注它们作为替代来源可能存在的大机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