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专访潘岳环保考核要与百姓感受紧密相关环境污染十大典型案例需在社会上引起重视

《大气污染防治法》日前修订通过,并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修订有哪些亮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有哪些突破?记者近日采访了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

合理构建了大气污染防治制度体系

记者: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哪些亮点?

潘岳:新大气法抓住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这个主线,为推动大气污染物全防全控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大气法中明确提及“大気环境质量”达36次之多,接近全部条文的1/3,这是最大亮点。新大 气法明确提出,防治大気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気环境质量为目标,并规定了地方政府对辖区大氣環境質量負責、環境保護部對省級政府實行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措施。

记者:对此次修訂工作,您如何評價?

潘岳:新 大氣法立法順應了公眾對改善環境質量的新期待,明確了新時期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是一部符合當前環保實際需要的大律 律,已較好地體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的現狀,合理構建 了 大氣 污 染 防 治 的 制 度 系 統。

從 大 氣 改 善 的 需 要 倒 推 环 保 工 作 重 點

记者:您認為在改善 大 氣 環 境 質 量 方 面 , 應該 有 哪 些 新 思 路、新突破?

潘岳:修 法 过 程 中 , 多 數 环 保 專 業 人 士 认 為 目 前 污 染 物 排 放 總 額 下 降,但 環 境 質 量 改 善 不 明 显,考 核 質 量 改 善 比 考 核 總 額 減 排便於公眾監督,這是正確的。新的空氣質量監測技術可以更加精準地反映人們生活中的空氣品質,使得政策制定和執行更加客觀和科學。此外,更強大的公共參與機制也能夠提高居民對空氣質量問題所持有的決策權力。

記錄這樣一個過程:

記錄這樣一個過程:

記錄這樣一個過程:

即使是在最具挑戰性的情況下,比如工業區域內幾十年的積累影響造成嚴重臭氧層損傷或者PM2.5濃度超標的情況下,也要堅持不懈地尋找解決方案。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克服這種困難,那麼就會進一步提高居民對我們努力打造清潔藍天願景信心,並且激勵更多企業和個人投身到抗議空汙行動中來。

加強跨部门合作

為此,我們將加強各相關部门之間協作,以更有效率地整合資源並優化政策執行。我們還將利用數據分析來識別高風險地區,並根據那里的特殊需求制定個性化解決方案。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希望能夠降低能源消耗同時減少排放。

著眼長遠目標

我們知道,這是一條艱辛而漫長的人類旅程。但如果我們一起努力,每個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貢獻,那麼未來看起來就充滿希望。我們不僅僅在追求短期結果,我們還在追求更長遠、更可持续的地球未来。

环保考核与百姓感受挂钩

最后,让我们把环保考核与百姓感受紧密挂钩,这样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这场改变我们的共同努力中来。通过公开透明的数据,我们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他们社区面临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解决方案。此外,我们还计划实施一个新的奖励机制,对那些遵守环保标准并积极减少排放的人们给予奖励。这不仅会激励企业和个人,还会传递出一个强烈信息,即我们正在向着一个更绿色、更健康的地球迈进。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