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不仅是农作物生命力的源泉,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它的成长、变化和特性,对农业发展、合理施肥和土地保护至关重要。对一个人的30年,犹如一场从婴儿到成年的奇妙旅程;然而,对于这片大地上的土壤来说,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时光,远远不够以揭示其生态演变的奥秘。
与传统实验室研究不同,这项长期定位观测监测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任务,需要跨越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耐心等待和持续记录。这份耐心并非易事,就连车宗贤这样的守护者也曾经历过动摇。“最难的是这份持久性的工作。”他说,“虽然日常操作并不复杂,但要在漫长岁月中保持专注,不轻言放弃,这才是真正考验人心的地方。”
尽管面临着资金短缺、认可度低以及其他种种挑战,一些同仁选择了离开。但车宗贤深知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他坚信:“我们起步晚,但这是必须有人完成的事业。”甘肃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尝试此类研究,并在兰州、定西、酒泉等地设立了多个试验点。尽管这些项目已被迫终止,只剩下四个仍在运营中的试验点,那就是张掖、武威、高台和平凉。
然而,即便困境重重,像车宗贤这样的英雄们依然未放弃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承诺,而更多有志之士也加入到了这个伟大的使命中来。他所在研究所的人数由最初的一两个人增加到现在50多人,而全省共有超过100名专家投身于此领域。
科技进步为这一探索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在过去,每一次数据收集都需耗时数周。而今,则可以利用先进原子吸收光谱监测技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能获得结果。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心血付出,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批成果。在2016年,车宗贤及其团队总结出了甘肃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及其肥力演变规律,为化肥使用减少与效益提升提供了宝贵见解。
但即便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我们仍明白,我们只是迈出的第一步。甘肃丰富的地质结构带来了36种不同的土壤类型,其中还有许多未被完全探索。此路漫漫,还需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