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实施方案揭秘立窑除尘技术与电除尘未来趋势

立窑除尘技术的现状与电除尘技术的发展

由于立窑烟气和粉尘的性质受到原料、燃料和工艺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变化迅速,这给粉尘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以及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沉降室已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新型高效、经济实惠的除尘装置被迫研发。这也是近年来各种水法湿式除尘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主要原因。

虽然水法湿式除尘设施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等优势,但根据厂家测试结果,其排放浓度波动较大,难以长期保持每立方米小于150毫克,更不用说达到每立方米小于100毫克了。此外,它们只能有效去除固态颗粒,对气体中的挥发分并无作用,如陕西省铜川地区某些厂家的经验所示。因此,该地区部分厂家正在转向采用袋式或电除尘器。

既然水法湿式设备难以达标,那么必然会转向更为成熟可靠的手段,比如袋式或电除尘器。袋式设备经过改进,滤料和清灰控制系统技术进步,使其适应了立窑操作条件,而不受粉末比电阻限制。但是,由于其阻力较大,一般需配备额外排风机,并且滤袋需要定期更换,不仅成本高,而且对操作温度要求严格,因此在北方烧煤的大型立窑上推广存在局限性。

同样地,尽管电除尘器也存在不足之处,但它对于运作条件相对稳定的环境更加适应,并能利用烟囱自然排风,从而减少能源消耗。一旦解决极板超温变形和腐蚀问题,使用电收集剂将成为一个可行选择,即便初期投资较高,也能够与其他方法持平。

80年代初,以青岛水泥厂为首,我国开始探索卧式电收集剂应用于机顶立窑。在实验阶段表现出良好效果,但由於工况变化频繁及极板结露问题,最终未能持续运行。此后济南、韶关等地也尝试过此类设计,但遭遇相同命运。

研究表明,大部分硫分在燃烧过程中被炉心材料吸收,只有少量生成二氧化硫,而三氧化硫转化率很低,因此认为极板腐蚀主要是由水蒸汽引起,而非硫酸。而燃烧添加矿物质萤石时产生氟离子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有科研机构致力于开发防护涂层或特殊材料,以抵御腐蚀并保证导电性能。合肥院研制出的JYC型极约化电场装置在1998年通过鉴定并取得成功案例;天津院则开发出了CDYL产品,在苏州阳澄及天津市内实现有效使用,同时解决了黄烟冒出的问题,将人们对于单纯“去污”能力有限的心理预设打破。此外,他们还基本解决了腐蚀、高温、结露爆炸等一系列问题,为未来提供了一线希望。

同时,有研究者亦探索干法与湿法结合的一体化湿法电子池净化系统,因其免受比電阻限制、高效率兼顾避免超热损坏的问题,被视为前景光明的一个方向。不过,由於该系统大量使用水资源,如喷嘴选用、流量调节以及处理污染后的清洁工作,都需逐步完善。只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无疑将使得适用于机顶站坞的大型干燥电子池净化技术实现突破,为工业界带来革命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