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与清洁空气的共舞:京城高端论坛探讨低碳生活的“真实点”
3月30日,在能源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主办的“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次盛会旨在寻求空气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路径,持续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并保护公众健康,最终助力实现美丽中国、健康中国。
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提出三点创新思路。大气治理不仅仅是环境改善,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和转型。管理模式方面,即标准创新,成功突破了35微克的空气质量标准,未来将瞄准世界级的空气质量,并实施更深度治理。此外,无论是“双碳”战略还是美丽中国建设,都要做好时间、空间、行业等多方面协同,以实现稳步推进和小步快跑。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强调,能源是国民经济基础,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绿色低碳新经济增长动能。他提倡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金,加速产业减污降碳工艺技术迭代及普及。
生态环境部大気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減污降碳”為題作主旨報告,他回顧了近年來藍天保衛戰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劉司長強調,這一過程不僅促進了結構轉型,也支撐了經濟可持續發展,並實現PM2.5浓度下降至20+。他指出,不再依賴煤炭消耗近乎零增长已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並且京津冀区域内通过增設燃氣管網與特高壓電網等基礎設施,大幅提升地區性燃燒物質排放控制能力並實現周邊區域全面改善。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介紹了一個新的數據系統,用於追蹤公里級大氣環境預報溯源,以及融合二氧化碳歷史變化與未來模擬。他表示這種系統可以很好地把二氧化碳的歷史變化與未來模擬表征出来,並且具有對環境容載量快速解析功能,使得针对公里级环境数据进行实时融合成为可能。
最后,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只列出了部分参与者的发言内容,但实际上还有更多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关于如何通过数字赋能来促进 碳中和以及如何构建更加有效的减污降碱系统等议题。在这个充满智慧与激情的话题交流大会上,每个人的声音都像是一盞灯,为前行提供光芒。而这次论坛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如照片中的那般真实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