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严打环评造假:青岛案例判刑4人,绿水青山第一道防线不容忽视
在生态环境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对环评违法行为加强高压严惩态势。近日,一则来自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的判决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宗案件涉及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被控提供大量虚假环评文件以牟取非法利益。4名被告人因故意提供虚假信息被判刑,并且没收了他们从中所得的非法利益。
这次判决不仅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环评造假入刑司法实践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标志着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一项重要成果。这表明了生态环境部门和司 法部门对于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的立场,以及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的决心。
作为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律保障,环评文件质量是 环评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为了确保这一点,生态环境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健全监管机制、实施智能查重、强化靶向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处罚力度,并推动刑事司法衔接,对情节严重或涉嫌犯罪进行追究。
刘友宾进一步说明,将继续加强对环评违法行为高压严惩,以预警异常情况并指导各地实施靶向监管,对于涉嫌造假犯罪者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他还提到,要完善管理体系,为全面加强環評文件質量監管奠定基础,并计划修订《建设项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 法》等配套文件,以切实筑牢源头預防第一道防線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