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秸秆转化为宝贵资源探索低碳节能小妙招10条开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新篇章

在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稻麦机械化生产基地,秸秆包膜机正在忙碌地工作,联合收割机刚刚完成了稻田的收割任务。这些设备轮流上阵,将秸秆快速整理成圆滚滚的捆子,为其“打包”工作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

每年,我国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和蔬菜废弃物,这些资源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将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11月15日,由国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创新联盟主办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暨稻麦周年绿色丰产技术观摩会”在江苏省太仓市召开,旨在探索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方法。

董红敏联盟秘书长指出,尽管目前我国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巨大,但相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联盟成立以来,成员单位通过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产品,并实施了重要项目,“我们将这些‘接地气’的技术成果推广实施,在示范基地收到的反馈都非常好。”

陈永生研究员介绍了一个现代化农机装备,它可以处理100余亩稻田秸秆,使得东林村农作物秸秆收集能力大幅提升。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他带领团队研发了自走式及集箱离田式装备,以及针对不同地区如棉花等专用的拔草切碎设备。此外,对于现有的肥料化、能源化以及基质化利用需求进行改良,以实现更高效率。

东林村通过构建以稻麦生产为主导产业链,以积极应对养殖业挑战,同时建立起从有机肥还田到形成现代农牧循环模式的一系列关联产业。这一模式被概括为“一根草、一片田、一头羊、一袋肥”,即从传统无害排放转向生态饲料,再由湖羊消耗至有机肥制成,最终回馈种植领域。

这种闭环模型不仅消耗低且排放低,还提高了效率。董红敏表示,从实施效果来看,科技创新显著提升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而东林村也因此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农业之路。她希望以此为示范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探索并实践更多创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