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稻麦机械化生产基地,秸秆包膜机正在忙碌地工作,联合收割机刚刚完成了稻田的收割任务。这些设备轮流上阵,将秸秆快速整理成圆滚滚的捆,并在田间地头完成“打包”。这样一套设备每天可以处理100余亩稻田的秸秆。
农作物和畜禽废弃物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们的高产量也带来了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约38亿吨畜禽粪污、10亿吨农作物秸烂以及1亿吨蔬菜废弃物,有机废弃物约为0.5亿吨。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1月15日,由国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创新联盟主办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暨稻麦周年绿色丰产技术观摩会”在江苏省太仓市举行。这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他们通过现场机械作业观摩和经验技术交流,共同探索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的新方法。
董红敏秘书长表示,目前我国农业废弃材料产生量巨大,但相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此外,她还介绍了联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如畜禽废水处理系统、生物炭制备工艺等十项关键技术和产品,以及实施的大型项目——“农业废弃材料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陈永生研究员则强调,要提高农作物秸烂规模化、产业化综合利用率,就必须解决其收集、储存和运输的问题。他提出了自走式喷洒器械用于南方小田块稻麦的种植方案,以及针对大田块玉米等其他作物开发的一系列专用设备。此外,他还研发了一款适用于新疆棉花地区的小型拔草机,以便更有效地回收残留基质。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实现全程机械化,还能减少劳动力成本,同时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在一些地方,这些措施已经被证明能够显著增加粮食产量并改善环境质量。例如,在东林村,该地区成功建立起一个闭环循环产业链,从稻谷到饲料,再到羊肉最后回归肥料,每一步都充分发挥着原料价值,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此类模式不仅有助于减少浪费,还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口流动,对于构建更加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这样的实践也向我们展示了,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可以将原本看似无用的垃圾转变为宝贵资源,从而实现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摘抄,即使是在最偏远的地方,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