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6月6日电(记者刘金辉)河南省光山县农民黄友德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零工生活,现在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在该县的司马光油茶园担任田间管理小组长,每月收入3000元。此外,自家种植的10亩油茶树去年还收获了1000多斤油茶籽。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回荡着“28年红旗不倒”的赞歌,映照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历史壮举。光山县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决策地,也曾是一座国家级贫困县,其中近6万人居住在浅山丘陵地区。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荒山变为“金山”,并带动贫困人口致富增收,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难题。2009年起,光山县将油茶种植作为扶贫产业,从此开启了一条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发展之路。
68岁的黄友德现在主要负责带领其他农民进行茶园管理工作。2009年以前,这些荒山上只有一些野生植物和松树。“这些树都成不了材,只能用作柴火。”他说,“之前我们尝试种桃子,但结果不好,所以放弃了。”
然而,当联兴油茶公司开始在这里种植油茶时,一切改变了。“3到5年的时间后,就能开始挂果,而8年后达到丰产期。”黄友德解释道,“尽管前期大家观望,但由于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田间管理,因此很多村民受益匪浅。”
目前,该公司已将油茶种植面积扩展至2.7万亩,并建立了一条每年生产8000吨茶油的加工线,为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奠定了基础。这项产业已经帮助390个贫困户实现脱贫,并为3000多名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每人平均增加2800元收入。
如今,“一亩油百斤,又娶媳妇又盖楼”成了当地口头禅,显示出他们找到了正确方向。在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中,光山县催生出了六个万亩、50个千亩连片基地,大幅度提升了数万农民的人均收入,使得这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陈洼村居民余峰曾在北京经营装修公司,他和两位股东投入6000亩荒土种植油茶,三年内投资超过1亿人民币。他表示:“虽然前期投资较高且周期较长,但随着时间推移,产量稳定,而且这类树木寿命可达上百岁。”
余峰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事业,同时也因为其绿色属性吸引游客,让旅游与农业结合起来也会产生额外收益。他补充说:“正是这种综合开发,我们才能真正把‘荒’变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