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正式发布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全面考核结果,展现了这一重要计划在推动中国环境质量提升方面的显著成效。自该规划实施以来,中央政府已投入超过210亿元用于支持各地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在这场全国性的努力中,15个省份成功处理了约670万吨的历史铬渣积存问题,而这些铬渣的堆存时间甚至长达半个世纪。
此外,“十二五”期间,对于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淘汰行动,其中包括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以及制革和电池制造等领域共计淘汰大量生产线。此举不仅大幅减少了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有效降低了相关工业对健康产生威胁。
至2015年底,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全国对于关键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镉、铬及类金属砷)的排放总量相较于2007年的水平已经下降27.7%。此外,《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完成率高达89.9%,而突发性涉及重金属事件数量也从每年十几起骤降至平均每年不足3起,这表明整体上监管效果显著提升。
通过考核评估显示,有14个省份被评为优秀或良好的表现,其中江苏和浙江两省获得优秀评价;四川、广东、陕西以及其他几个省份则以良好作为其成绩。而对于非重点地区来说,如北京与部分城市,其任务执行情况出色,但由于治理责任较轻,只需关注主要目标实现,并未参与全国性的评分体系中。
尽管这些进展令人鼓舞,但遗憾的是,即便是如此规模宏大的治理计划,也无法完全消除近三十年来快速扩张涉及重金属产业所带来的长期污染问题。这意味着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挑战,以及企业安全隐患的问题尚待进一步改善。
接下来,“十三五”时期,将继续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执行力度,同时控制关键行业的大气排放,并推动相关工业进行清洁生产技术升级。此外,将针对基础设施完备且能显著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地点进行重点支持,以彻底解决一批突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从而维护公众健康并保障未来发展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