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自来水污染和青岛原油泄漏爆炸事件引发大气污染治理紧急响应强调消除隐患不能慢性子处理

兰州市自来水污染事件和青岛原油泄漏爆炸事故,引发了大气污染治理的紧急响应。两起突如其来的事件虽然看似偶然,但实则必然,因为安全隐患早就存在。石油管道藏着隐忧,我国现有655条油气长输管线,有些已运行了20年甚至40年。

4月11日,兰州市政府发出警告,称24小时内不可饮用本市自来水,并切断了全市部分地区的自来水供应。12日,兰州市政府表示,造成自来水厂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的一条管道漏油污染造成的。这次泄漏事故源头可能与1987年及2002年的两次事故有关,这些未处理干净的渣油极有可能是本次水污染的源头。

4月13日又通报称,造成自来水厂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是由于LANXESS(前身为威立雅)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液,不当处理导致地下环境被严重破坏,从而影响了下游居民饮用 水安全。

就在4个多月前,青岛发生原油泄漏爆炸事故,其后仍深刻地印在人们脑海中。2013年11月22日,一输油管道发生原油泄漏,在准备抢修过程中发生爆炸。该事件造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7.5172亿元。

两次孤立的事件,其实早已经埋下了隐患,只是未引起重视而已。为了吸取青岛原油泄漏爆炸事故教训,在全国开展沿海沿江石化企业、石油库以及输 oil码头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在此基础上,对于不符合规范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以加强监管力度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尽管这两个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止类似的事故,但对于如何有效拆除这些潜在危险并确保城市地下pipe network 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和管理,还需进一步探讨。此外,加强风险意识和pipe detection 监督也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以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影响。而且,要使这类关乎民生的pipe network 安全运行检测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而非运动式突击检查,是考验政府是否执政为民能力的一个关键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