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框压滤机滤布材质的守护者除菌过滤器的定义

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技术的兴起使得0.45微米级别的膜被认为是“除菌级”的过滤器。这种薄膜过滤技术曾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和液体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以消除细菌、酵母、霉菌以及非生物颗粒物。通过使用粘质沙雷氏菌作为标准菌株,人们能够检验并确认过滤器的除菌效果。但是在60年代末期,美国FDA的一位科学家发现,即便是0.45微米孔径的滤膜,当挑战密度达到10⁴-10^6个细胞/c㎡时,也无法完全阻挡一些小型细菌穿越。这就引入了一个名为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的新标准细菌,它能够更好地测试更高效率的除菌过滤系统。在此之后,市场上开始推广使用具有更致密孔径(如0.2或0.22微米)的滤膜来确保产品的无菌性。

近年来,一种能透过0.1微米过滤网的大型细acteria(Leptospira licerasiae)被发现,这预示着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过滤器的净化能力,或是在生产流程中加入额外的手段,如巴氏消毒或紫外线消毒,以监控和控制这些微小生物。此外,由于存在各种类型的小型细核素对健康的人类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在工艺设计和实施时,对所有可能接触到的材料都应该进行严格质量控制。

为什么会定义为0.22μm?这是因为这个尺寸可以有效地阻挡大部分病原体,同时保持足够高效率以满足工业需求。在计算理论上,可以根据毛细管直径、形状校正因子、液体表面张力、克服表面张力的压力以及液体与毛细管壁接触角等因素来估算最佳孔径大小,但实际上,“不含有挑战水平大于等于1×107cfu/cm²有效过滤面积的大量缺陷短波单胞”作为功能性定义已经成为业界认可的一个标准。

采用筛选法去除液体中的污染物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既能实现无害化处理,又能保护产品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稳定性。从巴斯德时代早期记录到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化应用,再到现在薄膜筛选技术,每一代筛选设备都代表了一步向前发展,并不断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