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理概念股的严阵以待紧箍咒般监管船舶污染排放迎来新标准的到来正如一位守护者在时间的长河中无声地呵

在全球蓝天保卫战的背景下,中国对船舶污染排放的控制越来越严格。随着陆上污染源减排潜力逐渐被挖掘,水运行业成为大气质量改善的新希望。然而,繁忙的海运和港口活动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却常被人们忽视。船舶、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主要使用高硫含量的柴油,其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这些都是PM2.5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酝酿中。在2018年7月,一个更为严格管控方案《船舶排放控制区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开始接受公众意见。这份文件提议将现有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水域扩展至全国范围,并增加了pH值、氨氮和总磷等六项指标,以进一步控制生活污水排放。

此外,《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推进船舶更新升级,其中要求2019年底前调整并扩大船舶排放控制区范围,覆盖沿海重点港口。此外,对于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020年以后建造或进入船舶排放控制区且总吨数超过150吨的中国籍油轮需具备油气回收条件,并鼓励其使用。

虽然国内首个针对船用的大气排放标准已经实施,但相关专家认为,即使是扩大到12海里范围内,也仍然显得“捉襟见肘”,减排效果可能难以达到政策初衷。此外,由于监管范围扩展到离岸12海里,大气随机检测方法变得更加困难,而现行法规对于限制其他气体如NOx(二氧化亚氮)和SOx(硫酸盐)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面对这些挑战,一些业界人士认为提高船用燃料质量是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目前,加强监管以及提高燃料质量都面临诸多技术与经济障碍,如无法满足特定机械加油需求,以及涉及交通、海事、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监管不够紧密的问题。只有通过联防联控,可以全面有效地控制移动污染源——这正是当前形势所需的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