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野生羌塘草原环境保护的奇迹

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努力下,藏羚羊的数量从5万只激增至15万只以上,野牦牛由7000头增加到1万多头,而藏野驴则从3万多头增长至9万多头。雪豹、盘羊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也显示出显著的恢复势力。在此背景下,我国首个大型野生动物类型国家公园——“羌塘藏羚羊、野牦牛国家公园”成立。这座公园依托于现有的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和物种最丰富的国家公园。

羌塘草原,以其广阔而宁静之景,被誉为青藏高原的心脏区域。该地区安宁与繁荣,不仅得益于保护措施,也离不开农牧民身份的大量管护者们的辛勤工作。

58岁的牧民卡加旦玛是这片自然宝地的一名忠实守护者。他以坚定的决心,从事了十几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无论是夏日泥土浓厚还是冬日灰尘满身,他都无怨无悔地投入其中。“这些动物是我最亲密的伙伴”,他深情地说,“我无法割舍它们。”

为了确保每一次巡逻能够完整完成,卡加旦玛需要花费几天时间穿越那片广袤无垠的地面,没有汽车只能靠自己的双腿前行。在每次巡逻前的准备中,他妻子玉珍总会精心打包烧水壶和食物,这些都是他们家庭生活的小细节,但也是对丈夫工作的一份支持。

翻开卡加旦玛精致记录本,每一笔记载都是对当地野生动保资源基础情况以及种群变化数据的一个真实反映。他对于那些被发现过的地方特别留意,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并将每一个发现详细记录下来。如果遇到受伤的小生命,他会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悉心呵护。

在一次巡逻中,卡加旦玛遇到了四批藏羚羊,这些邂逅让他兴奋不已。过去,那些敏感灵活的小兽见人即逃,现在却能如此近距离相处,让他的任务变得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此外,由于有了车辆巡逻次数增加效率提升, 卡加旦玛感到生活条件有了保障,同时也获得了经济上的改善,每月工资达1800元。此外,他还拥有妻子手织毛线帽,使他在风雪交加中仍旧保持着微笑,即使是在艰苦环境里也不失为小小乐趣。

为了维护这片绿茵如海的大草原,以及它上空翱翔着各种鸟类,一系列财政投入正在进行,其中包括建设管理站基本设施及配备交通工具,以便更有效打击偷猎行为。而且,对管护员进行待遇提升及提供运行费用,为他们提供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

未来两三年内,将全面建立网络化管护站点,将专业人员与群众相结合,以实现更加高效的人力资源配置。这一切都源自一种坚持: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在那曲和阿里两个地区,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环保准入制度,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破坏,从而使这一片神圣土地永远保持着碧水蓝天青草绿色的美丽景色。

据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雷桂龙介绍,他们计划利用2—3年时间,将管理体系建立成四级管理结构,即管理局—分局—站—点,并形成网络化管理模式。随着这样的措施实施效果显著,在这个庞大的自然天堂中,如同春回大地般,一切生物得到了自由伸展和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