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是黄河的发源地,拥有1694公里的干流长度和15.23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每年向下游输送264.3亿立方米水资源,是整个黄河流域中占比49%的活水源头。这些生态管护员不仅是黄河源头的守护者,也是新时代生态保护的一道亮丽风景。
卡学是一名牧民,也是扎加村的生态管护员。他说:“黄河就像是我们的母亲,我亲眼看着黄河源头环境一天天好起来。”顺着卡学指引的地方,记者来到黄河发源于青海境内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地方,这里不仅养育了勤劳的人们,也培育出了新的生态管护员。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每户至少产生一名生态管护员,他们从事种植植被、增加草量、修复生态等工作。为了让草原减轻负担休养生息,青海采取减畜移民政策。在玛多县,一位31岁的牧民索索正在巡逻,手里提着垃圾袋,“我2012年正式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
清洁河道是他们重要工作之一,每天回村时便“满载而归”。除了垃圾处理,还有污水处理湿地工程在建设中,用芦苇和香蒲过滤尾水,让其得到良好的净化再排放入黄河。
通过近几年的保护,全省已投入超过1亿元进行综合治理共治理砂石料场弃坑450处、3000多亩土方150多万立方米,种植牧草20万亩,并对9个湖泊实施良好湖泊工程治理。干流出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是全天候清澈 黄河的一个成果。此外,还推行“護湿工程”,建成了贵德黃 河清國家級湿地公园,大力推行“river chief”制,全覆盖19条责任区域构建黃 河岸線 生態保護帶。
整治好小支流也同样重要,如白沈沟通过开展一系列改造后淤泥拥堵渠道、周边群众倾倒垃圾现象消失;塘川河经过数年治理恢复了往日清澈;玛沁县境内拉加河、同德县境内尕甘 河等支流都在治理之中,只要小溪变好了才能保住大溪水质。这一切都是为了描绘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