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温的夏季到来,臭氧污染防控也迎来了一个重要时期。过去一年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成功减轻了“十三五”期间逐年加重的臭氧污染问题。据报道,这一年上半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因臭氧污染损失的优良天数显著减少,臭氧污染程度有所改善。
为了争取在夏秋季节不再出现重度臭 ozone污染,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因臭 ozone污染而导致优良天数损失的被动局面。这要求解决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的问题,如工作举措单一、精准防控措施执行不力、政策激励机制灵活性不足。在政策机制、管理机制和奖惩机制方面,我们需要综合施策。
针对夏季高温时期更易形成的臭 ozone pollution特征,对排放VOCs和氮氧化物的大气污染源企业,在高温时段实施错时生产已经成为多地采纳的一种有效防控措施。建议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这一措施,比如在低温时段缩短错时生产时间,在高温时段延长,以确保科学合理。
借鉴秋冬季对企业实施绩效分级管控措施于此基础上,在夏季当极端高温天气可能引发严重臭 ozone pollution的情况下,对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企业以及车辆实行更加严格的调控。这样既能够激发企业治理积极性,又能确保实际行动得到落实。
源头治理是减少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并降低臭 ozone pollution影响的手段之一。各种治理技术设施不断更新迁变,有些地方甚至推动企业每年更新一次治理设施,但这并不科学且浪费资源。此建议建档立案,对所有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单位进行跟踪评估,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以避免重复投资或浪费型投资,让它们走向持续稳定的治理路径。
监管执法方面,要定期检查那些未按规定安装或正常运转环境保护设备,或故意逃避监督的人员,以及违反法律规定进行非法排放活动的地方。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则要给予相应处罚,同时为遵守环保法规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小微企业提供支持与奖励,以鼓励更多公司主动投身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最后,要充分利用中央政府为促进绿色发展而设立资金奖励计划中的优惠政策,为率先从事环保工作并取得成效的公司提供额外支持,而对于未能有效遵守环保标准或未达到预定目标的小规模工厂,则需适当调整其参与资格或者补偿金额,以保持公平竞争,同时促进整个社会共享可持续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