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首先,要完善和加强对水体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提高违法成本,以此作为遏制水污染行为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重金属、有机废弃物等危险废物,要实行特别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通过立法手段促进企业投资环保技术,鼓励绿色发展。
推广应用先进环保技术与设备。在现有的工业生产中推广使用高效脱硫、脱硝、除磷等先进处理技术,以及生物处理、膜过滤、氧化还原等多种净化工艺,以提高排放标准。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家电等绿色产品研发投入,为社会提供更多清洁能源选择。
强化源头控制,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从源头上减少工业废水产生量,比如通过循环利用或再生资源来减少浪费。在这过程中,还要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高科技产业,同时鼓励农业采用无害农药和肥料,从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加大人口岸及重点区域的监控检查力度。不断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河湖边缘工业区以及其他容易发生水质恶变区域的监控巡查工作,并定期开展整体评估。此外,还应在关键节点实施突击式检查,如河流入口处或排放口附近设置自动监测站点,不断提升监测数据分析能力。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大众对于自身行为影响到环境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必须进行有效教育,让民众了解如何正确处理生活垃圾,不随意倾倒化学品或者不合理用药残渣进入下水道。此外,也应组织志愿者参与河流清理活动,将社区居民转变为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小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