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与清洁空气的共舞高端论坛在京一展绿色发展的喜剧之美

3月30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由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举办的“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高端论坛”在京召开。这次论坛旨在寻求空气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路径,持续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公众健康,目标是助力实现美丽中国、健康中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在致辞中谈到了三点创新:一是思路创新,大气治理取得的成效不仅仅是环境改善,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发展和转型。二是管理模式创新,即标准创新,空气质量标准实现了35微克的突破,下一步还要瞄准世界级的空气质量,实施更为深度的治理。三是协同路径创新,无论是“双碳”战略还是美丽中国建设,都要做好时间、空间、行业等的协同,实现稳步推进和小步快跑。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致辞中讲述了能源发展的情景对环境质量改善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他指出,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沙漠、戈壁、荒漠等具有部署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大量空间优势,而且相关技术也有所发展;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要提高治理水平,把短期逆周期和长期转型跨周期有机衔接起来。

生态环境部大気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與減污降碳”為題作主旨報告時,他強調相比2003-2012年煤炭消耗增加129%、經濟發展伴隨污染加劇的小煤礦模式今年2013-2022年成為大氣治理黃金十年,用煤炭消費近乎零增長約束推動了結構轉型支撐了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及PM2.5浓度下降至20+。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浪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李建新提出,“数据赋能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预测天 气变化,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减排工作。”他认为,将来将通过更多先进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加强对大氣污染物源头控制,并且优化工业生产过程,以此来达到减少温室氣體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方法。

會議上還有許多專家學者發表見解,並對未來如何實施協同減排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總之,這場論壇展示了一個充滿希望而又充滿挑戰的大氣環境保護前景,以及我們如何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將這種挑戰轉化為機遇,使我們走向一個更加綠色的未來。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每個決策都可能影響到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因此我們需要共同努力,不斷探索並實現更好的生活方式。此外,這場論壇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企業正在採取行動以減少他們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事情,也激勵了更多企業加入到這個行列裡去。我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創造一個更加淨潔且宜居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