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时,需要深入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其安全、经济、高效地实现预定的过滤目的。以下是一系列关键影响因素和相应的选型建议:
过滤类型及精度: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选择微滤(0.2μm或0.45μm)、超滤(分子量1000~300000)、纳滤(分子量200~1000)等不同级别的过滤技术。
过滤目的:
澄清:通过提高流体透明度。
除菌:通常采用0.2μm或0.45μm的微生物截留膜。
浓缩:减少液体体积,同时保持主要成分不变。
分离:根据分子的大小和重量来进行物质之间的区分。
筛材材料:
根据流体特性,如气液状态、化学成分、pH值、温度以及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筛材。例如,对于亲水性的流体,如聚醚砜膜或尼龙膜;对于含有强酸、强碱或特殊溶媒的流体,则宜使用PTFE材料。
筛壳设计:
考虑到流体特性,筛壳可采用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以抵抗腐蚀和耐高温。此外,对于需除菌功能的设备,可选用卫生级外壳,并避免使用螺纹结构以降低污染风险。此外,可配备抛光表面及隔膜压力表以保证操作稳定性。
过滤器尺寸与流量能力:
确定所需最大流量,以及考虑粘度对流量影响并加以调整。在连续运行模式下,应至少增加30%容量以防止堵塞问题。
预处理系统是否必要?
对于较为脏污或者颗粒分布广泛的情况,可以设置预处理环节,如使用聚丙烯膜型SP型预过滤器,以延长终端过滤器寿命并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