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变良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插秧陆续展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盐碱地转变为良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播种正在不断推进,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目前,全国预计将推广海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

5月下旬起,山东、陕西、新疆、浙江等多地开始了今年海水稻的播种工作。例如,在山东省潍坊市,一位农民程汝民表示,他原来在盐碱地上收获很少,但现在种上了耐盐碱的水稻,每亩产量可达1200-1300斤。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刘佳音指出,由于国家和地方对粮食生产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视,加之科研院所对此类项目的投入,这些年来盐碱地利用面积迅速扩大。

自2012年至2022年间,“海水稻”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到了产业化规模化推广。截至2021年底,全國“海水稅”種植面積已達到60萬畝,並分布於黑龍江、山東、江蘇、新疆、內蒙古、浙江等十幾個省份,其品種覆蓋了全國四大類典型鹽碱土地。

南泥湾千亩水稻生产基地位于北大荒集团绥滨农场,是一处轻度鹽碱的地带。在这里,他们引进适合该地区气候条件的“海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此外,江苏连云港也在沿海滩涂上推广多个耐盐 碧 水 稾 品 种,如 盐 田 育 3 号 和 盐 田 育 4 号,它们已经完成育秧并展现出了优质米标准和高产量。

据专家估算,我国约有15亿公顷的鹽渍土分布区,其中近十分之一,即约1.5亿公顷具有开发利用潜力。这部分土地对于提高现有农作物的耐盈性以及耕作措施和栽培方式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能真正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对于解决口粮问题具有战略意义。此外,还有其他耐鹽農作物可以在这块区域内種植,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一系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