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变良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插秧展开10个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人手一份

盐碱地变“良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插秧展开,10个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人手一份。今年全国预计推广“海水稻”种植面积超100万亩。5月下旬,山东、陕西、新疆、浙江等多地陆续开启今年“海水稻”插秧。

山东省潍坊市农民程汝民表示:“原来我们这儿盐碱地颗粒不收,现在种上‘海水稻’了,产量一亩地在一千二三百斤。”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刘佳音指出:“随着国家与各地对粮食生产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加大了这方面的关注与投入,这也是这两年盐碱地利用面积迅速扩增的原因。”从2012年到2022年,“海水稻”已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到产业化规模化推广。

塞上江南 南泥湾水稻插秧忙。在南泥湾千亩水稻生产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北大荒集团绥滨农场南泥湾种植基地负责人徐炳钦说:“现在就是水稃插秧最好的季节了,今年的水稃秧苗是最壮的,壮苗全部正常返青,预计今年有一个很好的产量。”

江苏连云港:多个耐盐碱 水 稲品种在沿海滩涂推广种植。当地选育了多个耐盁 碶 水 稲品种,在沿海滩涂上推广种植。这几天,当记者在连云港市农科院东辛试验基地看到,有两个新品系已经全部完成育秧。

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介绍:“这些品质也很好,可以达到优质米标准,产量也是蛮高的,可以适合我们沿海 盐 碶 地 种 植。”

我国近1.5亿亩 盐 碶 土具有开发利用潜力。我国有近15亿亩 的 盾土分布区,是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变化决定的,其中,大部分都是考虑提高现有农作物的耐 盾性,所以(盾土)如果能真正用起来的话,对于解决我们的口粮问题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专家表示:未来耐引导作物大有可为。我国还有不少耐引导 农 作 物。大约农业科学家正致力提高 农 作 物 的 耐 引 导 性,以后还可以继续增加更多新的引导作物来使用这个资源。此外,还可以通过长期排除 硫酸根离子,对这些地区具有改良作用,这样就能够实现把这些地区逐步变成更好的土地使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