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变良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插秧展开新生态概念在农民中引领新希望

盐碱地转变为肥沃之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播种正在逐步展开,新生态理念在农民中引领着新的希望。今年全国预计将推广海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

进入5月底,山东、陕西、新疆、浙江等多个地区相继启动了今年的海水稻播种工作。潍坊市农民程汝民表示:“过去我们这里的盐碱地几乎无用武之地,现在种上了‘海水稻’,一亩土地产量高达1300斤。”

环渤海湾的潍坊市拥有大量盐碱地。在最初只有1000亩试验田后,这些耐盐性强的水稻现在已经扩展到5000多亩。

国家耐盐性强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刘佳音解释说:“随着国家和各地方对粮食生产和盐碱地综合利用重视程度增加,以及科研院所投入加大,这也是这两年盐碱地利用面积迅速增长的原因。”

自2012年至2022年,“海水稻”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到了产业化规模化推广。截至2021年底,全中国“海水稅”的栽培面积已达60万余公顷,其品种覆盖了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及内蒙古等十多个省份,并涵盖了全国四大类典型盐碱区域。

南泥湾千亩农业生产基地是由南泥湾集团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的一处示范区。在这里,一场关于如何解决育秧关键技术难题并取得有效解决成果。这意味着通过改良土壤和适应品种,本年度预计会有一个很好的收成。

徐炳钦负责人表示:“现在正是最适合进行插秧操作的时候,我们目前看到的是最健康且壮实的幼苗,它们正常返青,我们预期这个季节收获会非常丰硕。”

位于轻度盐碱的地带,南泥湾千亩农业生产基地曾于2019年引进适合该地区环境条件下的“海水 稲”品种进行尝试,并经过土壤改良以及品種適應後,该基地去年的产量已经达到500公斤/亩。

张梦负责人提到:“当我们的千亩 水 稲长势喜人时,你们也可以亲眼见证那‘陕北好江南’景象。”

连云港市沿岸滨涯也有许多养殖出色的耐淹性作物,如连云港市农科院东辛实验场里新开发出的耐淹作物如“鹏城1号”、“鹏城2号”,已经完成育秧工作。此外,还有其他几款耐淹作物正在进行测试,以便更好满足沿岸滨涯灌溉不足的问题。

徐大勇院长认为这些新品系不仅质量优质,而且能够达到优质米标准,同时具有较高产量,可以应用在沿岸滨涯低洼地区耕作。他还补充道,他们计划将这几个新的耐淹植物系列送往更多的地方进行进一步测试,以确保它们能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稳定。

据统计,我国共有近15亿公顷的贫瘠土地,其中约十分之一,即1500万公顷,是潜力巨大的资源,有待挖掘。中国科学研究人员正致力于提高现存作物对贫瘠土壤中的天然含有的矿物(如氯化钠)抵抗力的能力,以此来实现这些资源被有效利用,从而缓解粮食供应压力。这项技术对于全球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世界上还有数以百万平方公里的大片贫瘠土地需要被重新评估其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