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江门市全面发挥河长制优势,在跨县、跨镇界设立河长制水质监测预警断面,每月对水质进行排名通报,创新建立考核问责机制,不断压实各级河长责任。2020年,江门市12条黑臭水体整治完成100%,达到“长制久清”;9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良比例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稳定100%,全市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部门联动,全覆盖监测预警
自2018年起,由江门市河长办与生态环境局协作,推动跨县界河湖监测预警工作。共设150个断面,每月向市河长办提供数据,由其报送至各级政府及领导小组,并向全社会公布排名信息。此外,还在镇界设置854个监测断面,全方位覆盖了所有区域。
二、破解难题,厘清责任分配
针对跨界区域的共治难题,江门市提出评价办法,将上下游和左右岸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对不达标水体扣除上游污染后重新评估。在左右岸流域面积和污染源分布基础上确定考核比例,以明确责任并防止推诿现象。
三、碰硬较真,加强问责机制
基于监测预警系统,江门市出台《河长制奖惩方案》,通过四种方式加大问责力度:预警提示、一票否决等,以严格追责方式促进任务落实。2020年已发出109次预警函,对19人进行批评,并约谈5名责任人,将述职内容扩展到集体评议中,以督促每个人履行职责。
四、科学考评,加强指标完善
除了达标情况外,还注重改善趋势,将综合污染指数改善率作为重要指标。在通报中重点关注每个断面的改善情况,并将其作为问责条件之一,以防止“一刀切”政策伤害积极性。
五、奖惩并举激励机制
同时,也引入激励措施,对改善后的优秀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同时在年度考核中给予加分。对于年度排名前三位的县还额外奖励资金,此举有效提升了各级河长的积极性,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