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招污水处理工探访国内首个全业态水务智慧调控系统

六安市,江淮交汇处,自古以水为生。然而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激增,污水处理能力难以跟上。这成为百姓心头之痛。2019年起,六安市政府与三峡集团长江环保集团携手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在此背景下,他们共同探索建立国内首个全业态智慧调控系统——城市智慧“水管家”系统,对所有涉水设施进行集中监控、远程控制和一体化调度。

经过四年的努力,六安市的水环境初见成效,水生态显著改善。那么,“水管家”是如何运作?其效果又如何?背后有哪些创新理念和科技亮点?记者参加了“长江大保护调研行”,实地探访了集控中心。

这套方案致力于把每一滴水都纳入管理。七旬老人郭某在垂钓时曾说:“过去这里的鱼少,现在来了很多。”河道黑臭问题已基本解决。他解释:“这是因为我们开始用‘厂网河一体’系统治理,让河道、管网、净化厂等统筹管理。”

如今,全城涉水资产均被纳入统一管理。一系列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高效率管理措施推动了供排涝提质增效:安全供 水能力提高;污 水处理量增加;COD削减量增长;14条黑臭沟渠全部完成治理销号。

六安涉及多种业态,如供给、排放、污泥处理等十几项。此次项目自主研发国内首个全业态智慧调控系统,以打造智能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管网系统、一体化集控中心、三大子项实时数据监视为重点,对所有涉水场所实现集中监视和远程控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一体化调度。

值班人员郭科赶介绍:“该系统创新之处在于实现对所有涉 水场所的集中监视和远程控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一体化调度,同时还具备数字巡检功能和智慧运营管理功能。”

目前,该中心已完成三个主要体系建设,即智慧调控系统、大型生产管理信息平台以及视频巡查技术,将形成“监视—控制—预警—调度”的模式。此外,还包括了一系列模拟操作场景,如节假日用 水量增加时快速召集邻近自来 水厂增援,或应对降雨时迅速生成降雨模型并做好排涝准备。

这些前沿技术得到应用后,一座城市便能通过供排一体、一站联动、一线联动实现更好的整合与协同,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智能城市提供支持。此外,不断加强地下 管网修复改造工作,也是确保整个过程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