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预测称,厄尔尼诺现象将再次在今年发生,并对全球经济造成数万亿美元的损失。这项研究是首批评估厄尔尼诺长期经济影响的工作之一,其结果显示了这一气候事件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持久负面效应。厄尔尼诺不仅会引起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和干旱,还会导致农业产量下降、鱼类资源枯竭以及热带疾病爆发等严重后果。
研究人员花费两年时间分析了1982年至1983年的和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之后几十年的全球经济表现,他们发现,在每一次这样的大规模灾害发生后的5年内,全球经济都会经历显著衰退,其中包括4.1万亿美元(1982-1983)和5.7万亿美元(1997-1998)的巨额损失。这些成本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的热带国家承担。
根据预测,即使各国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21世纪期间由于气候变化可能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率和强度,全世界仍然可能遭受超过84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更具体地,2023年的某一特定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单独给全球经济造成约3万亿美元的破坏,这一预测基于当前数据显示到2029年为止的情况。
论文中的主要作者之一,是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地理学博士生克里斯托弗·卡拉汉,他表示,这项研究解决了一场争论,即社会如何迅速从如今这类重大自然灾害中恢复过来。他指出,这些数据表明,不同程度上的恢复过程可以持续14年或更长时间。
助理教授贾斯汀·曼金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发现了一个关键但尚未得到充分关注因素,即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地球环境条件。”他认为,“如果没有考虑到这种‘树干’般作用于地球的大型自然灾害,那么我们就低估了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代价。”
他们还发现,上一次两个大型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2003年和2016年发生时,都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幅下降。在2003年的案例中,比利时、秘鲁等沿海国家GDP都有超过10%以上的收缩。而且,他们警告说,如果不及时投入资金来改善对这些事件的监测与应对能力,将进一步增加全面的环境危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