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蚕乡新农人犁耕桑阴自在居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态守护秘密

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乐平村,周建国和他的女儿周淑萤正忙碌地准备着每年一度的“桑葚采摘季”。他们的家园被称为“自在居”,这里不仅是他们栽培桑树、养蚕的地方,也是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避风港。

过去,乐平村以其传统蚕桑产业闻名,而现在,这对父女档正致力于将这一传统带入现代。周建国曾经放弃了当厨师的梦想,加入了养蚕行业,当时他拥有108张蚕种,每张上面有2.8万至3.3万个蚕卵,每个卵到最后就是一个蚕茧。一年大概能赚取十几万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蚕业效益日渐下降,一些农户开始减少或彻底放弃这项工作。

然而,在专家的建议下,“老周”决定转型,他开始种植果桑,并将桑林间套种雪里蕻。这一新的尝试极大地提高了效益,同时也丰富了生态环境。他还建立了一座家庭农场,其中30余亩地用于果桑种植,另外10余亩用于养殖雪里蕻和黄桃,以及鸡鸭等动物。这种多样化的农业方式,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使得生态环境更加完善。

2020年,周淑萤从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后,她选择回归故乡,与父亲一起经营“自在居”。她利用自己的设计技能,为农场创造了一系列吸引人的产品包装,如独特销售包装中的桑葚酒,以及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且受欢迎的小干果。此外,她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展示农场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个现代化耕织故事中来。

今年,他们又进行了一次创新:引进200多棵长果桑,这样的新品种每年都能额外出一季高品质的鲜果,使得游客能够在假期期间享受到采摘体验。而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他们还建设起茅草棚,以供亲子研学活动使用。未来,他们计划进一步扩展服务项目,如举办农家乐活动和团队建设项目,以提供更全面的旅游体验。

随着临安高速公路南段即将通车,并且距乐平互通仅两三分钟车程,“自在居”便成为交通便利的一个理想之选。这个由锄头和手机犁耕而成的小小花园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其主人——那个早起晚归、频繁巡查,但始终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人们——正期待着更多人的光顾,将这份特殊的情感与美好的记忆带给所有来访者。在春天尾巴所剩无几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抓住机会,再次踏上那条分水江边青山碧峰、白水明田的小径?让我们去探寻那些隐匿于古城边缘的小小新希望,比如像李子柒一样,用行动诠释对土地热爱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