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稻麦机械化生产基地,秸秆包膜机正在忙碌地工作,联合收割机刚刚完成了稻田的收割任务。这些设备轮流上阵,将秸秆打捆成圆滚滚的块状,这一过程是在田间地头完成的。这样做不仅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还为后续的农业生态循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农作物残渣和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更是达数亿吨。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对于农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11月15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暨稻麦周年绿色丰产技术观摩会”在江苏省太仓市举办。这次会议由国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创新联盟主办,联盟成员单位代表通过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共同探索新的方法来提升农作物残渣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
东林村通过科技创新,不仅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的秸秆再利用,还研发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产品,如畜禽废弃物处理、生物炭制备以及农膜回收等。此外,该村还实施了一套现代化农机装备,使得稻麦年度绿色丰产技术示范取得显著成效。
为了解决种植后的剩余材料快速离田的问题,一支研究团队研发出了自走式或集箱离田式设备,可以高效处理各种规模的小米、大米或棉花垃圾,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在使用中,这些设备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草料捡拾打捆,无需停工即可连续作业,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地区特有的种植模式。
此外,该团队还针对不同的养殖需求,对相关装备进行优化改进,比如超大堆体移位翻抛技术,可以有效破碎并移送大型堆肥,而无需长时间好氧发酵周期。此类创新方案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也减少了环境污染风险。
东林村还成功构建了一条从稻米生产到羊肉输出,再到有机肥归返田间的地链循环产业链,其中包括将采摘来的剩余植物转变为饲料给羊群食用,然后将羊排泄出的粪便加工成有机肥返回给土地,从而形成一个闭合且高效的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同时确保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平衡与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