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绿色设计产品案例秸秆有了好的归宿探索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新方法

在太仓的东林村,稻麦机械化生产基地正是秸秆包膜机的舞台。联合收割机刚刚完工,秸秆搂草机、打捆机和包膜机轮流上阵,将稻田里的秸秆捆成圆滚滚的团块。这一连串作业,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为田间地头的秸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归宿。

每年,我国畜禽粪污产生量达38亿吨,农作物残渣近10亿吨,而蔬菜废弃物和有机废弃物数量也相当可观。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与机会。

11月15日,由国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创新联盟主办的一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暨稻麦周年绿色丰产技术观摩会”在江苏省太仓市举行。在此活动中,联盟成员单位通过现场机械作业观摩和经验交流,共同探索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方法。

据董红敏所述,这个领域存在巨大的潜力,但目前我国仍然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然而,在过去三年内,该联盟已经研究出十项关键技术和产品,并实施了一项名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重大任务。此外,他们还推广了一套现代化农机装备,使得东林村农作物残渣处理能力大幅提升。

陈永生介绍说:“我们针对南方小田块稻麦研发了自走式设备,对于大田块则开发了集箱离田式设备。而对于棉花残渎,我们研制出了拔除切碎联合作业机。”这些创新改良不仅解决了现有的问题,还满足了不同地区对相关装备需求的情况。

为了构建更完整的循环产业链,东林村以秸饲增值为核心,加强了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从而系统提升各个产业水平,最终形成了一种现代农牧循环模式,即“一根草、一片田、一头羊、一袋肥”。

叶小梅进一步解释道:“‘一根草’指的是将传统烧烤方式转变为生产饲料;‘一片田’代表着有机肥被用于浇灌稻麦;‘一头羊’则是湖羊通过喂食生态饲料而变得鲜美;而‘一袋肥’则是加工后的有机肥料。”

这种由种植到养殖再到回馈种植的小循环模型减少浪费、节约能源且高效。董红敏表示,她希望这样的示范能够激励更多地区探索新的方法来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为实现绿色经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