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主题手抄报内容文字:秸秆新归宿,探索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稻麦机械化生产基地,联合收割机刚刚收割后的稻田里,秸秆搂草机、打捆机、包膜机轮番上阵。很快,一个个圆滚滚的秸秆捆在田间地头完成了“打包”。这里是如何将农作物残留转变为资源,从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故事。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畜禽粪污和农作物残余,每年的数据显示,这些废弃物数量巨大,但其资源化利用率相对较低。面对这个挑战,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方法来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效率。
11月15日,由国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创新联盟主办的一场重要会议在太仓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联盟单位代表通过现场观摩和技术交流共同探讨了提升农作物残余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的问题。
董红敏秘书长表示:“我们已经研发了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并实施了相关示范项目。这些成果得到了良好的反馈。”陈永生研究员则介绍说:“我们研发了一套现代化农机装备,使得东林村农作物残留的收集能力大幅提升。”
为了解决小田块稻麦和玉米等不同类型的地貌问题,他们开发出了自走式或离田式装备。此外,还针对棉花秸秆进行了专门设计,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情况。
陈永生提到:“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全程机械化,让所有步骤都能顺利进行,无论是堆体移位翻抛还是强制破碎,都要保证整体流程平稳高效。”
东林村不仅仅是在提高单一产业水平,更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这包括从稻麦生产到饲料制作,再到养殖羊群,最终形成有机肥用于再次种植。这一闭环模式既节约成本,又保护环境,是现代农牧业循环发展的一个典范。
叶小梅研究员总结道:“这一切可以用‘一根草、一片田、一头羊、一袋肥’来概括——从传统烹烧改为生态饲料,再回到土壤中,为下一次播种提供养分。”
这样的循环模式消耗低排放少,同时提高效率,是未来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董红敏希望借此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更多关于如何更好地处理农业废弃材料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