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仓的东林村,稻麦机械化生产基地正是秸秆包膜机的舞台。联合收割机刚刚完工,秸秆搟草机、打捆机和包膜机轮流上阵,将田间地头堆积的秸秆捆成圆滚滚的“球”,完成了“打包”。这样做不仅让田间地头整洁,也为后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每年,我国畜禽粪污产生量达38亿吨,农作物秸秆近10亿吨,蔬菜废弃物1亿吨,有机废弃物约有0.5亿吨。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新的机会。
11月15日,在江苏省太仓市举办了一次名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暨稻麦周年绿色丰产技术观摩会”。联盟单位代表通过现场机械作业观摩和经验技术交流,共同探索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方法。
董红敏表示,“目前我国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巨大,但相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但是在过去三年中,由于科技创新,一些关键技术已经研发并实施,如畜禽废弃物利用、生物炭制备以及农膜回收等,这些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陈永生则谈到,“要提高规模化、产业化的综合利用率,我们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他带领的一支团队研发了多种设备,如自走式捡拾打捆机、大田块稻麦玉米棉花专用设备,并实现了产业化。这一切都帮助解决了原有的问题,如方草自动码放,不停机卸圆捐连续作业,以及低密度拾取等。
东林村还构建了一套循环产业链:“稻麦生产—制饲料—养殖肉羊—羊粪制肥—有機肥還田”,将传统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结合起来,以现代农牧循环方式提升各个行业的生产力水平。叶小梅研究员总结说:“这个模式可以概括为‘一根草、一片田、一头羊、一袋肥’。”
这种生态循环模式消耗低排放低效率高,为全国家乡提供了一种可行示范。此外,这样的创新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对于未来进一步探索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