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变良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插秧展开共筑绿色家园

盐碱地转变为良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种植正在不断推进。今年,我们预计将有超过100万亩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得到推广。5月下旬,山东、陕西、新疆和浙江等地区陆续开始了这场插秧行动。

在山东省潍坊市,一位名叫程汝民的农民表示,他曾经经营的盐碱地几乎无用武之地,但现在种上了耐盐碱性的海水稻后,一亩地产量竟然达到了1230斤。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一位副主任刘佳音解释说,国家对于粮食生产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视,以及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对此类项目投入加大的情况,是导致这一领域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从2012年到2022年,这项技术由实验阶段发展至产业化水平,现在已经覆盖了全国四大类典型盐碱地区,并且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和浙江等十多个省份。

走访南泥湾千亩水稻生产基地时,可以看到一片繁忙景象。南泥湾千亩水稅生产基地是由南泥湾集团农业公司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而经过三年的示范试验,他们解决了育秧难题。这次是“海水稻”插秧最佳季节,徐炳钦负责人表示,此次秧苗壮观,全正常青预期产量好。

新引进适合该区域“海水稅”的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后,在去年的收成中,一亩产量达到500公斤。此外,从黑龙江引进适宜条件下的“海水 稾”,并通过土壤改良,使得当年产出高达1.5吨/亩,这些都是如何将原本不值钱的地变得富饶起来的一个例子。

我们提到的“海水 稾”,即袁隆平院士所研发耐盐性强的新品种,与传统作物不同,不需要直接使用含有大量氯化物或硫酸根离子的肥料来促进其生长,即使是在极端环境中也能保持健康生长。在中国,由于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原因,如洪灾或干旱,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着土壤质量恶化的问题,因此开发这些新的作物品种,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