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变良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插秧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在农民中引领新风尚

盐碱地转变为肥沃之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播种正在逐步展开。今年,预计全国将推广种植海水稻超过100万亩。5月下旬以来,山东、陕西、新疆、浙江等多个地区已经开始了今年的海水稻播种。

潍坊市农民程汝民表示:“过去,我们这里的盐碱地几乎无人问津,现在我们种上了耐盐性高的海水稻之后,一亩地能产出1200-1300斤。”潍坊市有大量的盐碱地,而现在这片土地正从最初的1000亩试验田扩大到今年的58000亩。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刘佳音解释说:“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和盐碱地综合利用重视程度提升,以及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对于这一领域投入增加,这些都是导致两年来盐碱地利用面积迅速增长原因之一。”

自2012年至2022年间,“海水稻”由科研阶段发展到了产业化规模化推广。在2021年底之前,全天候“海水稻”的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并在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浙江等十几个省份分布,其中品种覆盖了四大类典型盐碱地区。

南泥湾千亩水稻生产基地是通过南泥湾集团农业公司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立的一处示范基地。在此基地,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他们解决了育秧关键技术难题。负责人徐炳钦表示:“现在就是最佳插秧时期,这一季节出的秧苗最强壮,我们预计产量会很好。”

在轻度盐 碾 地中尝试引进适合“海 水 稻”品种进行试验后,再次改良土壤和品质,使得去年的产量达到了500公斤/亩。此外,在沿岸滨涂区域,如连云港,有不少新品系耐 盐 碾 水 稲已被选育并用于推广,其新品系如“鹽 田 育3號”、“鹽 田 育4號”,已经完成育秧工作。

江苏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指出:“这些新的耐 盼 碾 品種质量都很好,可以达到优质米标准,而且产量也较高,对于我们的沿岸滨涂区域非常适合。”

目前,全世界约有9.5438亿公顷属于可耕作但含有过多钠离子的土地,其中我国约占十分之一。这部分土地作为后备资源,对现有的农作物进行改造以及改进栽培方式,是提高现有农作物耐 監 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未来的潜力巨大的耐 監 作物,将为解决口粮问题提供更多战略意义。

专家认为,不仅仅是黄豆,还包括玉米、小麦、大豆等其他作物,也有人研究以提高它们的抗 監 性,为未来提供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