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境检测人员紧锣密鼓地在盐碱地转变为“良田”的过程中,全力支持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插秧工作的陆续展开。今年,全国预计推广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过100万亩。
进入5月下旬,山东、陕西、新疆、浙江等多个地区相继启动了今年海水稻的插秧活动。例如,在山东省潍坊市,一位名叫程汝民的农民表示,他们原来这片盐碱地几乎没有收成,现在种上了海水稻,产量竟然达到了一千二三百斤。
环渤海湾地区的潍坊市有大量盐碱地。在过去,这些土地几乎无用武之地。但现在,由于耐盐碱性的水稻从最初的小试验田扩展到了5.8万亩,这些曾经荒废的地块正在逐渐焕发生机。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一位副主任刘佳音表示,随着对粮食生产和盐碱地综合利用重视程度的增加,以及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对此类项目投入更多,该领域迅速发展得益于这些因素。
自2012年至2022年间,“海水稻”由科研试验阶段转向产业化规模化推广。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60萬公頃“海水稅”種植面積,其中分布於黑龍江、山東、江蘇、新疆、內蒙古、浙江等十多個省份,並覆蓋全國四大類典型鹽碱地。
我們提到的“海水 稻”,實際上是指袁隆平院士團隊開發出的耐鹽性高的大米品種,可以在沿岸滩涂或内陆鹽碱地區種植。2012年袁隆平院士成立了青岛 海 水 稼 研 发 团队,以研究并开发耐鹽性高的大米品種。此後不久,他們在極度鹹土灌溉條件下筛選出4份表现較好的耐鹽性材料,並進行試產測試,其中一款產品達到620.95公斤/畝,這標誌著“海 水 稼”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