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转变为肥沃之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播种正在逐步展开。根据最新的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报告,人民群众在这些区域的勤劳与智慧得到了体现。
截至5月下旬,山东、陕西、新疆和浙江等多个地区已经开始了今年海水稻的播种工作。例如,在山东省潍坊市,一位名叫程汝民的农民表示,由于种植海水稻,他们过去无法耕作的地块现在能够收获高达1200斤/亩的产量。
环渤海湾的一片盐碱地原先几乎无用,但经过改良,现在已由最初的小试区扩展到目前的58,000亩。这一成果得益于国家对粮食生产和盐碱土地利用重视,以及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加大投入支持。
自2012年起,“海水稻”从科研阶段发展成为产业化规模化推广。据统计,2021年底,“海水稻”总面积达到60万亩,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和浙江等十几个省份,其品种适应了全国四大类典型盐碱地类型。
南泥湾千亩水稻生产基地是北大荒集团农业公司与南泥湾集团合作建设的一处示范基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机器运作的声音及忙碌的人们。负责人徐炳钦表示,此时正是插秧最好的季节,这些新培育出的秧苗十分壮观,他们预计今年将有一个很好的收成。
南泥湾属于轻度盐碱地区,从黑龙江引进合适品种进行试验后,该地区实现了土壤改良并取得了500公斤/亩产量记录。此外,还有多个耐盐性强的“海水稻”品种被选育出来,并在沿岸滩涂推广种植,如连云港市农科院所展示的一些新品系已经完成育秧工作。
袁隆平院士领导的一个团队专门研究耐盾性较强的地面作物,如青岛 海水 稻 研发中心通过筛选出4份表现较好的材料,并且获得了一次测产,其中一种材料甚至达到620.95公斤/亩,这标志着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时间推移,该团队建立了八个试验基地,并且获得了一些国家审定的耐盾性产品,其平均单产超过450公斤/亩,为全球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口粮问题途径。
中国拥有近15亿亩可开发利用的地带,大部分位于西北、东北、中部以及沿海区域中的滨海外域中,有近1.5亿亩具有开发潜力。这一资源对于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具有战略意义。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可以用于改善当前条件以提高整体农业生产力的措施正在实施中,比如通过栽培技术提升现有的作物抵抗力来更有效使用这部分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