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转变为良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种植展开,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视,全Nation“海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将超100万亩。今年5月下旬,山东、陕西、新疆、浙江等多个地区开始了“海水稻”的插秧工作。
潍坊市农民程汝民表示:“以前我们这里的盐碱地几乎无用,现在种上了‘海水稻’,产量高达一千二百斤。”山东省潍坊市有大量的盐碱地,而现在,这些土地上已经种植了耐盐碱的水稻,从最初的1000亩试验田扩大到了5.8万亩。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刘佳音指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加大了这方面的关注与投入,这也是这两年盐 碱 地利用面积迅速扩增的原因。”
从2012年到2022年,“海水稻”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到产业化规模化推广。截至2021年底,全Nation“海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浙江等十多个省份。
南泥湾千亩水稃生产基地由南泥湾集团农业公司和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该基地经过三年的示范试验,现在解决了育秧关键技术难题。负责人徐炳钦表示:“现在就是最好的插秧季节,我们这个品种是最壮实的一批,以前我们的土壤适合不了这样的品种,但经过改良,如今不仅能适应,还能提高产量。”
江苏连云港也有不少沿海滩涂可用于耐盾性高的新品系进行推广。在连云港市农科院东辛试验基地,有两个新品系已经完成育秧,并且产品质量很好,可以达到优质米标准,而且产量较高。
目前连接国有9个耐盾性高新品系陆续进入国家或省级各类区域试验中。此外,“海 水 稃”,即袁隆平院士团队研究开发出的耐 盈 性 高 的作物,可在沿岸滨涂及内陆 盈 性 高 地区进行培育与栽培。
截至2019年9月,“海 水 稃”团队在全国五大类 盈 性 地区建立了8个“ 海 水 稃”试验培育基地,其测产结果显示,在正常灌溉条件下最高可以达860公斤/亩,比其他同期作物要高得多。这表明这些作物具有很大的潜力去替代传统作物,对于提升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认为,我国近1.5亿亩 盈 性 土地具有开发利用潜力,这对于解决口粮问题非常有战略意义。我国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地理环境都可以用于这种工程,其中包括黄淮河流域、大兴安岭等地域。而全球范围内,大约有一半的地面都是不可耕作或只适合特殊植物生长的大片区域,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将会对全球粮食供应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