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重返盐碱地全国海水稻大面积种植开始

人类重返荒废的盐碱地,全国海水稻大面积种植活动正在进行中。据预计,今年全国对海水稻的种植面积将超过100万亩。这一壮举在多个省份展开,其中包括山东、陕西、新疆和浙江等地。

在山东省潍坊市,一位农民程汝民表示:“过去我们这里的盐碱地几乎没法利用,现在种上了‘海水稻’后,每亩产量达到了1200至1300斤。”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一位副主任刘佳音解释说:“国家与各地方政府对于粮食生产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视,以及科研院所对此领域投入增加,是这两年来盐碱地利用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

从2012年到2022年,“海水稻”已经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到了产业化规模化推广。截至2021年底,全國“海水稅”種植面積達60萬畝,分佈在黑龍江、山東、江蘇、新疆、內蒙古、浙江等十多個省份。

进入5月下旬,这些地区开始了今年“海水稻”的插秧工作。在南泥湾千亩水稃生产基地,由南泥湾集团农业公司和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这里通过三年的示范试验,解决了育秧关键技术难题。

北大荒集团绥滨农场南泥湾种植基地负责人徐炳钦表示:“现在就是最佳插秧季节了,此次的秧苗是最强壮的,我们预计这个季度将有一个很好的产量。”

江苏连云港也有一些耐盐碱性较强的品种,如盐田育3号和4号,在沿海滩涂上进行了推广试验。此外,还有9个耐盾新品系正在陆续进入国家和省级各类区域试验中。

专家们认为,我国近15亿亩的盐碱土地具有开发潜力,并且除了提高现有作物耐盾性之外,将其用于其他作物也有巨大的前景。未来,只要继续研究并改进这些作物,使其适应更多环境条件,那么将会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提供更多可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