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日注意到,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发布了“湿地守护星”征募令,诚邀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人加入这一活动,以实际行动保护绿水青山,珍视“地球之肾”,鼓励年轻一代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盘锦位于辽宁省中部、渤海最北端,是辽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我省母亲河——辽河以及大辽河、大凌河这三条主要河流在此注入大海,其交汇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广阔的芦苇荡,也培育了被誉为中国“湿地之都”、“丹顶鹤之乡”和“鱼米之乡”的红海滩。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宽广且保护完善的湿地正是盘锦所在地。根据2010年的全国第二次湿地调查统计,全市分布各类湿地24.96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21.65万公顷,占总面积86.74%;人工湿地3.31万公顷,占总面积13.26%。
在这些自然和人工构造的栖息环境中,有着477种野生动物,其中鸟类304种,这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4种,如丹顶鹤和白鹤,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4种,如灰鹤和大天鹅。由于其东亚-澳大利亚西亚迁飞路线上的重要位置,每年停歇或繁殖的水鸟数量超过100万只,使得这里成为了全球黑嘴鸥最大群体繁殖地点,并且成为丹顶鹤南北迁徙重要休息站点及它们最南限与最北限之一。在2022年,它们越冬时共计94只,为历史记录上来看这是最高峰。
为了维护这些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场所,我们不仅拆除了养殖设施池塘580个,还恢复了8.59万亩土地并修复了15.7公里长的人工岸线,这一举措使我们建立起国内首例的大规模退养还原工程,从而有效维护了整个生态系统。
作为丹顶鹤栖息场所的一部分,我们始终坚持以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把保护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执行。这不仅包括持续监测和研究,还包括合作国际组织,比如国际-中国项目办与国际鹰类基金会等,以确保我们的措施科学合理。此外,我们还划定了一些关键地区,如典型河口湿地、鸟类栖息地方以及斑海豹产仔的地方,并将它们纳入到辽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内,对于重点监控进行封闭管理。
通过这样的努力,全市鸟类从283种增加到了304种,而黑嘴鸥则从1992年的1200只增长至11696只,在国内濒危物种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此外,我们成功繁育出了272只丹顶鹤,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在越冬期间,该地区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94只丹顶 鹤团体聚集。
随着绿色空间不断扩展,以及鱼虾再次洄游繁殖,不同类型生物开始重新找到他们赖以生存的地位,因此该地区再次充满活力。今年6月份,我市成功获得了“国际湿地城市”的称号,并成为黄渔(渔)湖区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申遗项目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同时也是全球环境基金第七期项目的一个重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