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变良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插秧陆续展开环境保护知识普及课件图片人物场景展示

盐碱地转变为良田,全国海水稻大规模播种正在不断推进。今年,预计全国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过100万亩。此举不仅促进了粮食生产,也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

随着5月下旬的到来,山东、陕西、新疆、浙江等地区相继启动了今年海水稻的播种工作。潍坊市农民程汝民表示,以前这片土地几乎没有用处,但现在种上了耐盐碱性高的海水稻后,一亩地产量达到了1230斤。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刘佳音指出,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粮食安全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视,加上科研院所对此领域投入越来越多,这也是导致盐碵地利用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之一。在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到产业化规模化推广,全国海水稻种植面积从零增长到了60万亩以上。

在江苏连云港,我们看到沿岸滩涂上新品种如“盐田育3号”和“盐田育4号”的试验成果。这两款品质优良且产量高,可以适应沿海地区的特殊土壤条件。目前,该市已经有9个耐盐碱新品系进入省级各类区域试验中。

我们提到的“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开发的一种能在极端条件下生长的耐盾性高级作物。自2012年开始研究以来,“海水稅”已证明其潜力,在极端条件下实现过620.95公斤/亩产量,为全球农业科技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估算,我国拥有近1.5亿亩具有开发潜力的荒滩,即可用于改善现有的农作物或培养其他更具抗性的作物。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银心表示,这些土地资源对于解决口粮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并且通过提高现有农作物对环境变化能力,将会进一步减少耕作成本,同时保障食品安全。

未来,对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是科学家们关注的话题。而通过持续努力,不仅可以让这些原本被认为无用的土地变得肥沃,还能够提供更多空间以支持全球人口增长需求。这一趋势预示着农业科学将迎来新的突破,为世界提供更加稳定的食源供应。